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vano1hk5/videos/1905335059874489/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vano1hk5/videos/591394007226102/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vano1hk3/videos/1624935561721386/ 深夜的書桌前,燈光在帳單堆中投下陰影,李太太盯著電腦螢幕上的數字發怔。信用卡循環利息像滾雪球般膨脹,車貸與房貸的繳款期限接踵而至,這種被債務追著跑的日子,她已經持續了三年。這不是某部連續劇的橋段,而是香港每七個家庭就有一個正在經歷的真實困境。 當債務問題像無形枷鎖困住生活時,多數人會陷入兩種極端:要麼忽視問題繼續借貸,要麼在絕望中考慮極端手段。但鮮少有人知道,在信用破產與無止境還款之間,其實存在著專業規劃的解決之道——從IVA個人自願安排到DRP債務舒緩計劃,再到最後的破產程序,每條路徑都藏著扭轉人生的機會。 **第一章 債務重組的曙光:IVA運作全解析** 走進中環某棟商業大廈的諮詢室,陳先生正在聆聽理財顧問的講解。 ,如今透過IVA程序,每月還款額從原本的十萬元驟降至三萬。「這不是魔法,而是有法律效力的債務協商。」顧問指著規劃書解釋道:「當您的還款方案經債權人會議通過,法院就會賦予這份協議強制執行力。」 IVA的核心邏輯在於「以時間換空間」。不同於一般債務協商,這項受《破產條例》規範的程序能凍結所有利息計算,並將還款期鎖定在五至六年。更關鍵的是,成功完成計劃後,債務人姓名將不會出現在破產登記冊,對專業人士維持執業資格至關重要。 但這道曙光並非沒有代價。申請人需支付約兩萬港元的法律費用,且五年內所有收入增長都可能被要求提高還款額。去年就有會計師因年終獎金被納入還款計劃,差點導致協商破裂的案例。 **第二章 DRP債務舒緩的雙面刃** 在旺角某間咖啡館裡,任職護士的黃小姐展示她的DRP還款計劃表。「當初被銀行推銷七張信用卡時,他們可沒說清循環利息的威力。」她苦笑著回憶,巔峰時期每月利息就吃掉她三分之二薪水。 DRP機制最吸引人之處在於「非正式協商」的特性。透過第三方機構與債權銀行談判,能將無抵押債務利率壓低至3-5%,還款期最長可延至八年。不同於IVA需要法律程序,DRP的申請文件準備通常兩週內就能完成,特別適合急需解決高利貸壓力的上班族。 但這把雙面刃的風險也顯而易見。曾有案例顯示,某債務人在DRP期間因意外失業導致違約,結果所有減免利息立即恢復計算,最終債務總額反而比協商前更高。專業人士建議,選擇DRP前務必評估工作穩定性,並預留至少三個月的應急資金。 **第三章 破產程序的最後防線** 凌晨三點的荔枝角收押所外,剛結束清盤會議的林先生點起香菸。「早知道四年前就該果斷申請破產,而不是硬扛著債務。」這位前餐飲業老闆嘆道。當年為維持公司運作,他將個人房產抵押借款,最終落得人財兩失。 現行破產令確實為債務人保留基本生存空間。根據法規,破產期間可保留必要傢俱、價值不超過六萬元的汽車,以及強積金供款。近年更有案例顯示,某些專業人士在破產期間仍能維持部分執業資格。 但社會代價遠比想像中沉重。 。更現實的是,破產後開立銀行帳戶都需特別申請,連電子支付工具使用都受限制。 **第四章 選擇的藝術:三種方案的致命差異** 在銅鑼灣的理財講座上,資深債務顧問用投影幕比較三種方案: 1. 信用影響:IVA與DRP不列入破產紀錄,但會在信貸資料庫保留至完結後三年 2. 職業限制:破產人士不得擔任律師、地產代理等13類專業職務 3. 海外效力:IVA僅在香港境內有效,債務人移居海外可能面臨法律追索 4. 資產處置:破產管理官有權追索申請前五年內的資產轉移 去年引發熱議的個案,正凸顯這些差異的重要性。 ,但若選擇破產,這些資產都將被納入清算範圍。 **第五章 量身訂做的重生計劃** 深水埗的社區中心裡,義務法律顧問正在教導民眾製作「債務體檢表」: ① 列出所有債權方與債務金額 ② 區分有抵押與無抵押債務 ③ 計算可支配收入與必要支出 ④ 評估未來五年收入變化可能性 這份表格將成為選擇解決方案的基礎。例如主要債務來自信用卡且工作穩定的公務員,可能適合DRP;擁有專業資格但背負大額債務的醫生,IVA或是較佳選擇;而資產已所剩無幾的退休人士,破產可能是務實選項。 **第六章 重寫人生的正確心態** 在尖沙咀海濱的長椅上,成功完成IVA的張先生分享心得:「最難的不是還款過程,而是克服『失敗者』的自我標籤。」他加入債務重組互助會,定期與處境相似者交流,逐漸擺脫心理陰影。 專業心理師指出,債務危機常伴隨決策疲勞與選擇障礙。建議當事人設定每週固定的「財務處理時段」,避免終日被債務焦慮籠罩。同時要建立新的成就感來源,